浙江首票“TIR+跨境電商”貨物從義烏發(fā)運
發(fā)布時間:2025-02-26 20:19:15 新聞來源:海關總署網站 瀏覽次數:475次 分享至:
2月21日,一批首飾、眼鏡等上萬件跨境電商貨物以跨境電商直郵模式(9610)報關,經義烏海關監(jiān)管后,搭乘國際公路運輸公約運輸(TIR)車輛從義烏快件(跨境)監(jiān)管中心啟程,經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出口。這是浙江首批“TIR+跨境電商”模式出口貨物,是義烏深化國際貿易綜合改革獲批后跨境電商新業(yè)態(tài)與TIR運輸模式相結合的首次探索,不僅標志著浙江省TIR跨境公路運輸線路繼溫州始發(fā)后的進一步擴容,也標志著義烏跨境電商出口擁有了一條“新通道”。
TIR即《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系統是建立在聯合國公約基礎上的國際跨境貨物運輸領域的全球性海關便利通關系統,具有通關手續(xù)便捷、運輸周轉速度快、機動靈活、可實現“門對門”運輸、相對性價比較高等特點。目前TIR在全球有77個締約國,其中不少是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我國于2016年7月正式加入《國際公路運輸公約》。
義烏海關駐機場辦事處業(yè)務一科科長葉正陽介紹,TIR能夠實現“門到門”運輸,全程無需倒裝和卸貨,所有沿途海關無特殊情況無須對貨物進行開箱檢查,運輸成本約是空運的四分之一左右。
“相較于航空、鐵路運輸,TIR國際公路運輸具備對基礎設施依賴小、機動靈活、裝卸方便等特點,非常適合跨境電商小包裹出口?!闭憬樜锪骺萍加邢薰究偨浝韺O元峰說。
為保障首批“TIR+跨境電商”模式出口貨物順利通關,義烏海關一方面提供“7×24小時”預約通關措施,現場快速辦理系統審批、證書簽注和車體施封等工作,另一方面建立“口岸+屬地”海關協調機制,主動對接出境地口岸海關,動態(tài)跟蹤車輛到達口岸時間,確保TIR車輛便捷出境通關。
義烏海關將跟進首批貨物通關情況,持續(xù)優(yōu)化口岸營商環(huán)境,促進TIR國際公路運輸與中歐班列、海運、空運等現有運輸模式實現資源互補,助力更多小商品通過不同貿易方式、不同運輸方式更快更好走向國際市場。(應麗蓓/文)